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張蕊 鄭衛民 黎杰)走進神州瑤都——江華瑤族自治縣,迎面而來的是一幅青山綠水的美麗畫卷。它地處湖南省最南端,俗稱“湖南省尾”,毗鄰兩廣,是“青山行不盡,綠水去何長”的地方,也是“放眼觀之,滿目皆綠”亞熱帶自然景觀的真實寫照。江華縣是全國重點林區、湖南省林業十強縣,森林覆蓋率達78.91%,素有“杉木之都”“中國天然氧吧”美稱。近年來,江華瑤族自治縣以生態立縣為牽引,著力打造“神州瑤都、瀟湘源頭、生態江華”名片,為綠色高質量注入強勁動力。
(綠水青山 劉金瑞攝)
以林長制為抓手,推動生態保護。縣級林長高位推動,通過劃定生態功能區,全域禁伐并設立縣級生態公益林,將2200平方公里的涔天河流域納入生態保護紅線。在林長制框架下,構建完善森林資源保護體系,明確各級林長職責,形成“黨政同責、屬地負責、部門協同、源頭治理”的長效機制。如今,漫步涔天河國家濕地公園東河段,成群結隊的白鷺如精靈般在濕地上空盤旋、飛舞,它們的身姿輕盈優美,與周圍的山水景色相得益彰。
(萬鳥齊飛 段雁鳴攝)
近年來,縣委、縣政府遵循“城鎮景觀化、道路林蔭化、村莊園林化、水系風景化”的生態立縣理念,壓實屬地責任,強力推進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,濕地的生態環境持續改善,為候鳥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資源和安全的棲息空間。每到遷徙季節,這里便成了鳥類棲息的天堂。目前,江華縣級生態公園數量居全市第一,人均公園綠地達13.31平方米。
發展林業產業,助推鄉村振興。“感謝國家的好政策,油茶苗不但送到家門口免費發放,還免費教我們種植技術。”油茶種植戶許朝清高興地說。
近年來,江華瑤族自治縣積極開創現代林業產業發展新局面,聚焦生態惠民目標,高念“林經”,興林富民,實現的是綠富雙贏的惠民利民目標。全縣現有油茶林總面積39.1萬畝,2024年油茶林年產茶油8227噸,產值高達5.17億元,惠及2500余戶農戶;因地制宜推動林下經濟發展,全縣林下經濟產值8651萬元。在大圩鎮龍門村流轉林地240畝種植中藥茯苓,預計年產量70余噸,可提供就業崗位30余個。今年65歲的護林員黃永國,通過在基地巡山護林的同時采收茯苓,每月可收入3500余元。
?(油茶豐收 王健攝)
依托豐富的自然山水資源和“瑤藥”康養文化精髓,江華縣開發“打卡最美巡護路線”“森林療愈之旅”等生態旅游產品,護林員化身導游,既守護青山又增收致富,全縣森林景觀旅游產值1870余萬元。位于江華縣大石橋鄉金竹沖生態旅游度假區內的省級森林康養基地——瑤都金竹森林康養基地,是一個集生態旅游、戶外露營、康養度假、特色農業為一體的鄉村農文旅融合項目,年接待游客超萬人次,實現了山地增綠、資源增長、林農增收目標。
清潔能源“乘風而上”,綠電發展勢頭強勁。在“雙碳”背景下,依托水、風、光資源優勢,江華縣大力發展清潔能源,形成光伏發電、風力發電、水力發電與儲能電站齊頭并進的格局。
目前,江華電源裝機容量達136萬千瓦,清潔能源占比100%,可開發新能源裝機容量90萬千瓦。涔天河水電站總裝機容量20萬千瓦,2024年總發電量達6億度,創收2.1億元。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,江華清潔能源發電量28.53億千瓦時,達用電量的2.8倍,全年全綠電運行時間占比96.06%,最大連續運行時長107天,居全國第一。2025年至今,全綠電運行時間占比實現100%,成為全國首個全時全域全綠電運行示范區。綠電成為江華招商引資的“金字招牌”,吸引新能源、制造業等綠色產業集聚,推動縣域經濟向低碳高質量轉型。
從“用資源換增長”到“以生態謀未來”,江華以全域綠電為引擎,以生態保護為根基,以綠色發展為紐帶,走出一條山區縣綠色崛起的創新之路。這里的故事印證:綠水青山不僅是自然財富,更是發展的澎湃動能。隨著“沖鋒號”持續吹響,江華的綠色新篇,正為全國縣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動能。
責編:左爽
一審:左爽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